南宁海关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主 题:南宁海关特色扶贫 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时 间:10月10日10:00
地 点:南宁海关中柬路办公楼三楼融媒体中心
发布人:
南宁海关党委书记王松青
南宁海关政治部主任陈明
南宁海关思想政治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刘定汉
主持人:南宁海关办公室副主任周磊
南宁海关党委书记 王松青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与各位见面。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8年机构改革新一届关党委成立以来,南宁海关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海关总署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统一部署,主动作为、真抓实干,特别是充分发挥海关职能作用和人力、技术、文化等优势,结合定点帮扶村实际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2015年以来,我关先后选派脱产扶贫人员42人、投入扶贫经费1071.3万元,援建扶贫项目110个,累计推动27个帮扶村、592户帮扶户脱贫摘帽。
近5年来,我关先后有5名第一书记获得自治区一级表彰奖励;2017年、2020年,我关作为广西区直机关工委扶贫工作先进典型代表两次在自治区党委礼堂汇报脱贫攻坚成果;2018年我关助力帮扶的“国家级贫困县”龙州县顺利通过国家脱贫验收。同年,广西区直机关工委选择在我关龙州县定点帮扶村召开“抓党建促脱贫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向与会的70多家中区直单位推广我关扶贫工作经验做法;2018年、2019年我关连续两年参加自治区定点扶贫工作考核获得最高等次“好”。《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十余家主流媒体先后报道我关扶贫工作,社会反响良好。我们的做法可以概括为“六个注重”“六类扶贫”。
一、注重政治引领,开展党建扶贫
一方面,关党委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了南宁海关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王志关长和我担任组长,各隶属海关关长为成员,形成了关区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2018年新一届关党委成立以来先后组织召开扶贫工作专题党委会、扶贫工作座谈会、汇报会等11次,主要关领导对扶贫工作做出批示20余次。关党委委员100%参与结对帮扶活动,带头开展扶贫工作检查调研。在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我们落实自治区的有关要求,每月都到那坡县开展扶贫督战,并且主动提高标准,坚持每次都由关领导带队督战。年内,关党委委员到那坡县开展扶贫督战8人次。
另一方面,我们注重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我们认为,扶贫既要给钱给物,更要给个好支部,只有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强了,才能留下一个不走的“第一书记”。为此,我们专门发文明确驻村人员的选派条件、政治待遇、经费保障等要求,精心挑选有党建工作经验的科级领导干部担任定点帮扶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为5个定点帮扶村援建了6个“党员政治生活活动室”。2017年以来,我们统筹机关和驻邕海关35个党支部与定点帮扶村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参观交流等形式,不断提升定点帮扶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2020年疫情期间,三联村第一书记邹世龙组建“党员先锋队”,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抢收滞销农作物,成功销售红薯1200多吨,挽回农户损失360万元。
二、注重结合职能,开展边贸扶贫
广西边境贸易由来已久,多年来已经成为推动沿边地区开放发展的重要方式和力量,也是广西加快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兴边富民的重要抓手。我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措并举助推广西边贸发展、带动边民脱贫致富。
一方面,推动互市商品落地加工。2019年联合自治区商务厅印发《加快推进互市商品落地加工实施方案(2019-2020)》(桂商贸发〔2019〕17号),正式启动互市商品落地加工改革。截至2020年8月31日,关区共有76家边民合作社(互助组)和42家落地加工企业签订贸工协议,进口互市商品8.64万吨,货值10.51亿元,惠及边民15.15万人次。
另一方面,优化监管服务。积极打造“智慧互市”监管模式,全国首家将检验检疫作业全部嵌入系统,实现越南官方水产品检验检疫证书的联网核查,互市系统信息化、一体化、兼容性水平稳居全国第一。在全国率先开展周边国家商品(东盟10国)进口试点,对边民互市进出境水果、鲜活农产品实施“简易查验、常规查验”的查验模式,互市通关时间压缩超75%,运输成本减少6成,边民每日收益明显增加。努力推动广西指定监管场地建设和获批,截至目前,共有13个边境口岸、9个互市区(点)被海关总署批准为指定监管场地,涵盖水果、粮食、冰鲜水产品等多种类型,指定监管场地获批数量排名全国前列。
2019年,广西边境贸易(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口1486.1亿元,占同期广西外贸进出口总值(下同)31.7%。其中,边民互市贸易进出口395.3亿元。今年以来,虽然边民互市贸易受到疫情影响,但经过各方努力,广西边贸仍然保持着较快发展。
三、注重长效机制,开展产业扶贫
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既要解决当下脱贫问题,更要建立长效机制。为此,我关努力增强定点帮扶村自身造血功能,不断健全扶贫产业链条,打造村集体经济增长动力。近5年来,我关先后在定点帮扶村开展山油茶、食用菌、黑山羊、桑蚕、黄牛养殖等30个产业扶贫项目。其中,投入147万元为那坡县2个定点帮扶村8个屯建成集体牛舍,目前黄牛养殖年产量已达322头、产值165万元;投入124.3万元为那坡县3个定点帮扶村发展山油茶产业扶贫项目,总种植面积超过2300亩,保守估计3年后每年每亩给种植户带来4000元以上收入;投入30万元为龙州县武德乡武德村援建黑山羊养殖项目,目前已成为龙州县最大的产业扶贫项目,并被评为“广西四星级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场”和崇左市“十佳示范养殖场”。据统计,我关产业扶贫项目受益群众达到1175户389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56户2930人。
四、注重群众利益,开展民生扶贫
我关定点帮扶村均位于自然条件恶劣、环境相对艰苦的中越边境,特别是那坡县3个定点帮扶村属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为此,我们把改善民生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扶贫项目,确保让海关的扶贫成果最大范围惠及全体群众。近5年来,我们先后在那坡县、龙州县7个定点帮扶村援建人饮工程、太阳能路灯、老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之家、垃圾焚烧炉(池)、公共厕所、村屯文化小广场、篮球场等各类民生扶贫项目58个,有效解决了群众“饮水难”“卫生难”“就厕难”“文化难”“出行难”“通信难”等问题,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好评。很多干部和群众说,南宁海关的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进了群众的心坎里”。
五、注重发挥优势,开展技术扶贫
我关发挥检验检疫技术优势,除在我关定点帮扶村积极开展技术扶贫外,还全力支持广西本土扶贫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总关机关以“国家生丝及丝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帮助广西桑蚕企业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产品质量、国外技术壁垒、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难题,带动种桑养蚕产业和农户增产增收。2019年,经我关丝类实验室检验的出口生丝量达5257批次,同比增长20%,检测量位居全国首位,有效促进了广西扶贫桑蚕产业的发展。今年疫情发生后,针对陷入困境的桑蚕丝产业,我关组织帮扶工作组奔赴全区各县乡指导养殖户和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完成42家丝绸企业委托的1243批次出口生丝产品实验室检测工作。各隶属海关也纷纷开展技术扶贫,如柳州海关全力支持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助力螺蛳粉漂洋过海,成为“网红产品”;邕州海关全力支持辖区内芒果干、沃柑、竹笋等企业农产品出口到新加坡、俄罗斯等国;河池海关助力辖区内香猪、火麻制品、板栗、藤芒编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指导种植6000亩出境水果果园及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基地,环江香猪顺利通过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注册认证。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此外,2019年,我关还主动为广西农投集团免费检测蜂蜜、花生油、八角、桂皮等18类农产品,对农残、重金属、膳食纤维等指标进行检测,出具专业鉴定证明,增强农产品卖点,助推广西农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六、注重扶贫扶智,开展文化扶贫
扶贫先扶志。我们认为,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针对我关定点帮扶村地处中越边境大山深处、又是少数民族聚集地,文化层次相对偏低的实际,我们大力开展文化扶贫,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信心、调动积极性、提升脱贫能力。2017年以来我关连续4年赴5个定点贫困村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捐赠党建及种养技术等各类图书5万余册、为村民书写春联4000余幅、拍摄全家福620张、免费健康检查2000多人次、免费开展猪肉、自来水等日常生活用品“快检”50多批次,举办烹饪培训班、汽车修理班等技能培训班53期,提高群众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2016年以来,我关还专门设立扶贫工作热线电话0771-5368580(我帮您的谐音),给贫困户发放《南宁海关扶贫工作连心卡》,要求帮扶责任人在捐资助学、慰问孤寡、心理咨询、协助贫困户看病就医等方面应提供力所能及的“贴心服务”。2018年5月,在龙州县接受国家第三方检查评估验收时,我关定点帮扶村群众对海关扶贫工作满意度高达97%。
下一步,南宁海关将继续坚决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海关总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持续抓好扶贫后续工作、乡村振兴工作系列要求落实落地,做到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做出南宁海关应有的贡献。
(以下为答记者问实录)
记者提问
陈明主任您好!刚才听了王松青书记的介绍,我感到南宁海关扶贫工作成果丰硕、亮点纷呈,南宁海关的经验做法,特别是结合自身职能特点开展扶贫的做法值得其他单位和部门学习借鉴。刚才发布内容里提到了山油茶产业扶贫项目,我觉得这个项目很好,能详细介绍一下有关情况吗?
南宁海关政治部主任 陈明
好的。今年年初,在经过前期摸底调研和技术专家实地勘察的基础上,南宁海关党委决定开展“那坡县山油茶产业扶贫项目”,该项目计划在那坡县百南乡百南村、甲柳村和德隆乡文华村3个定点帮扶村种植山油茶2000亩。实际种植面积超过2300亩,群众受益面大。我们全部免费提供树苗,共投入124.3万元。同时,我们驻村第一书记同步申请产业奖补,种植户每亩产业奖补1000元。该项目已于2020年3月完成种植,后续个别补种也将在今年11月份完成。该项目得到那坡县地方党委政府和定点村群众的高度肯定和好评。
为确保该扶贫项目万无一失,我们还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协调定点帮扶村在当地党委政府指导下与供苗企业签订合同,由该企业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回收等一条龙服务;二是前期加强督查,确保种到位、成活率高。2020年3月至6日,我关先后派出3批专项督查组进行实地督查,截止目前,群众100%按申报数量进行了种植,抽样结果显示,成活率高达98%。
关于经济效益预测:山油茶树种植第6年开始挂果,产生收益。为缩短群众取得收益时间,我关购买的为2年龄树苗,种植4年后即开始有收益,5年后进入丰产期,初步估计每亩可产油茶80斤左右,按每斤50元计算,每亩收入4000元左右。通过这个项目,达到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的目的,将来能为定点帮扶村群众带来持续和稳定的经济收入,有效防止脱贫后返贫的问题。
记者提问
广西是全国重要的蚕茧生产和茧丝加工基地,蚕茧产量多年稳居全国第一。据了解,广西贫困县种植桑园面积占全区种植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桑蚕产业逐渐成为广西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刚才王松青书记提到了用好南宁海关国家级生丝实验室,帮助企业打破技术壁垒,开拓国际市场,我觉得这个做法很好,能详细介绍一下有关情况吗?
南宁海关思想政治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刘定汉
感谢提问。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2019年广西46个贫困县桑园面积达163.55万亩,约占全区的55.8%。我们南宁海关积极发挥技术优势,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帮助广西桑蚕产业开拓市场、提质增收。
一方面,努力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广西桑蚕产业发展面临循环利用、高品位产品研发等技术难题,我关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帮助企业建立了“茧丝加工废料再利用”循环产业链,指导企业获得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并以我关实验室为依托,研发了“微生物+生物酶”处理技术,创建了“蚕丝质量监测平台”,有效促进了广西桑蚕产业提质增效。
另一方面,积极帮助企业打开国际市场。广西桑蚕产业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必须走向国际市场。而要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关键要取得“生丝品级及公量证书”。有了这个证书之后,出口蚕丝就能得到包括欧盟在内的国际市场的认可。为此,我关充分运用生丝电子检测仪等国际先进设备,创新检测方法,为企业提供蚕丝品质鉴定服务,及时出具相关证书,帮助企业打开销路。今年以来,通过我关检验出口的高品位丝量达3500批次,货值超过6亿元,有力推动了广西蚕丝进军国际市场。
更多海关资讯
欢迎关注南宁海关发布!
供稿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办公室、动植物和食品检验检疫处、口岸监管处本期编辑:黄歆尧责任编辑:杨鸿飞南宁海关融媒体中心出品秀米投稿邮箱:nnhgrmtzx@qq.com
更多阅读
来,试试最新的三连击